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建先锋网
4月1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音乐家》主题党课暨观影活动。外交部欧亚司参赞、前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张伟,电影《音乐家》总策划、出品人沈健,北外党委副书记苏大鹏出席活动文化沙龙环节。活动文化沙龙环节由俄语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孙芳主持,俄语学院本科生肖雅琪同学参与交流,探讨电影背后的故事,解读电影的重要意义。
张伟讲述了他担任驻阿拉木图总领事期间,积极搭建中哈两国友好文化交流的桥梁,宣传冼星海先生在战火纷飞年代为两国人民抗战做出的贡献,推动命名冼星海大街、建造冼星海纪念碑、冼星海故居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在电影《音乐家》的拍摄过程中,驻阿拉木图总领馆提供了有力支持。张伟表示,当看到制片方与演员们为该部影片的筹备倾注万分心血时,自己深受感动,觉得电影拍摄过程意义非凡;当通过影片看到这段对两国人民来说意义深远的历史,在上映后为中哈两国建立起“一带一路”背景下长远沟通的纽带时,则感到非常欣慰。
沈健表示,《音乐家》的创作灵感源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的“一带一路”首倡演讲。他讲述了在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的支持下,历时五年时间完成《音乐家》的心路历程。这部中哈合拍影片以中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斯坦著名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深厚友谊为线索,用生动、真实、感人的画面展现了冼星海先生被困阿拉木图的艰辛生活,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中哈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
苏大鹏表示,《音乐家》主题党课是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活动。电影党课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第二课堂”新形式,让学生通过好的影视作品学习先锋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也能通过近距离沟通、交流、聆听的座谈形式了解电影拍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从而深刻领悟影片所传达出的深远教育意义,也真正做到让思政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冼星海先生的女儿冼妮娜,哈萨克斯坦音乐家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的外甥女卡利娅,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音乐家》电影主演胡军、袁泉通过视频向北外师生问好,祝贺活动顺利举办。
影片《音乐家》讲述了音乐家、共产党员冼星海赴苏联工作期间,因战争爆发辗转流落到阿拉木图并被迫羁留此地两年余的经历。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创作了歌颂哈萨克斯坦民族英雄的交响乐《阿曼盖尔德》,并重新修改和演奏了《黄河大合唱》。影片赞颂了冼星海在异国他乡遭受苦难仍心系祖国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患难相交、惺惺相惜的友谊。“艺术是属于人民的”这一主题贯穿了影片始终,喻示越是在困难的时期,艺术越能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勇气。影片放映让在场北外师生家国情怀高涨,当《黄河大合唱》在以战争为背景的大荧幕中响起,点燃了全场学子的热情。
2022年,北外党委将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回信精神,在全校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提高育人水平”主题教育活动。
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等部门负责人,俄语学院党员教师以及第7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