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建先锋网

北外赴河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学实践
2021-04-21
1065

初春的燕赵大地,山清水秀,生机勃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4月16日至17日,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浩同志带队,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青年先锋读书会成员、学校80周年校庆办公室负责同志一行20余人组成的研学团赴河北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学实践。


61370c4b31b52.png


4月16日一早,研学团一行来到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南海山村,参观位于此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中央外事学校旧址。保存完好的中央外事学校旧址直观地展示了当时学生学习生活的生动面貌。据当地村民回忆,当时的学校师生分散住在南海山村民家中,军民互相帮助,亲如一家。在中央外事学校展馆,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古老的革命文物,展示了革命办学的艰辛之路,让一行人对北外的红色基因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随后,学员们乘车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庄严肃穆的西柏坡纪念馆中央广场上,屹然矗立着五大书记铜铸像,分别是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铜像四周环绕着挺拔苍翠的松树,铜像前红色的背景上 “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十一个大字熠熠生辉。来到广场,研学团全体成员脱帽肃立,面向五大书记铜铸像三鞠躬,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并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61370c553870b.png


研学团成员还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仔细参观相关文物,深刻认识了西柏坡的革命历史意义。在中共中央旧址,研学团成员走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旧居。面对简陋的土坯房、被煤油灯熏得漆黑的墙壁,学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依靠群众和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内涵的西柏坡精神,对西柏坡革命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4月17日,研学团来到正定县塔元庄村参观。塔元庄村位于滹沱河北岸,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庄四周还是大片荒滩。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任职时非常关心塔元庄村的改造和发展,创造性地提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二十字经”的指导下,该村村民人均收入年年升高,乡村企业蓬勃发展。离开正定后,总书记仍然十分关心塔元庄村的发展,先后三次来到村里考察调研,并做出重要指示,提出“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提前实现小康村”,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塔元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千万元以上,整体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课程。大家了解到该村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一个生活物资富足、精神文明充沛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地,源于我党赓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是我党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生动诠释。全体学员进一步加深了党史学习教育要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目标要求。


61370c5e7e394.png


研学活动的最后,一行人来到位于原保定育德中学旧址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纪念馆馆长曾素梅为研学团作了详细讲解。作为对北外寻找中国共产党“一带一路”红色历史记忆学习教育活动的积极呼应,成员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展的起因缘由和历史脉络,进一步加强对先进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学习理解,以更为广阔的国际视角客观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61370c69afc6f.png


本次活动在研学团成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实地研学,深化了自身对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认识,也加强了对北外校史中红色基因的理解。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根据教育部、北京市和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整体部署,认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思践悟中筑牢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初心使命,要将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建校80周年献礼!